一、 發生與危害
危害:早期落葉,影響果實產量和品質;病重時導致二次開花,次產絕產;削弱樹勢。
品種:目前所有栽培品種都感病,是導致蘋果早期大量落葉的主要病害。
分布:所有蘋果產區都有發病
主要原因:防治技術不到位,用藥次偏少,且抓不到關鍵環節。
蘋果褐斑病造成蘋果早期嚴重落葉
二、癥狀診斷
典型癥狀:綠緣褐斑,病斑為褐色壞死斑,葉片黃色,病斑褐色,邊緣深綠色。
癥狀表現:
針芒型:
雨季病害大流行時,落葉前的典型“針芒”癥狀
同心輪紋型:
褐點型:
發病初期形成褐色圓形病斑,病組織不壞死,中央有褐色小點
后期褐色枯死斑,中央有褐色小點
果實病斑:褐斑病菌侵染果實,形成淡褐色小點,擴大后為褐色、圓形病斑,稍凹陷,邊緣清晰,散生黑色分生孢子盤。病斑下淺層果肉海綿狀壞死,但不腐爛。
三、發生與流行
該病的發生、流行與雨水、樹勢、栽培管理及品種有關。病菌發育適溫20-25℃,分生孢子發芽適溫20-25℃。
分生孢子的傳播和侵入需有水。冬季溫度潮濕,春雨早、雨量大,夏季陰雨連綿的年份,常發病早且重,多雨是該病流行的主要條件。同一品種的幼樹較老樹抗病。
在較高的溫度下,病害擴展迅速。
管理不善,套袋后用藥間隔期過長、地勢低洼、排水不良、樹冠郁閉、通風不良的常發病較重,樹冠內膛下部葉片比外圍上部葉片發病早而且重。田間5-6月始發,7-8月進入盛發期,10月停止擴展。
四、防治方法
1、合理修剪,注意排水,改善園內通風透光條件。
2、秋、冬季清掃果園內落葉及樹上殘留的病枝、病葉,深埋或燒毀。
3、噴藥保護:一般5月中旬開始噴藥,隔15天1次,共3~4次。
4、保護劑和內吸治療劑交替使用。
雨前噴施持效期長、粘附性強的保護性殺菌劑保護:6、7、8月份各噴一次波爾多液或其他持效期長的保護劑;
雨后噴施內吸治療劑:噴施保護劑后,若雨水多,兩次保護劑之間再噴施一次內吸治療劑;若套袋前后雨水較多,噴施第一次殺菌劑前先噴施一次內吸性殺菌劑。
藥劑:
三唑類殺菌劑對褐斑病有較理想的治療效果,如戊唑醇、丙環唑、氟硅唑等;
甲氧基丙烯酸酯類殺菌劑,如吡唑醚菌酯對褐斑病也能有較好的治療效果,但是嘧菌酯用在嘎啦等早熟品種上會出藥害,應避免使用;
其他常用藥劑有:波爾多液(1:2:200)、30%綠得保500倍液、77%可殺得800倍液、70%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、70%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、75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等。
注意在套袋前噴用波爾多液易產生果銹,應在套袋后進行使用。